当前位置: 首页 > 陈怡2023 > 本市信息 > 以声育美 聚力素养新课堂 ——温州市陈怡“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3次活动

以声育美 聚力素养新课堂 ——温州市陈怡“名师送教”工作室第13次活动

浏览量:17|发表日期:2025-05-12|来自:


进一步落实新课标要求,推进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多声部合唱教学实践,5月7日,温州市陈怡“名师送教”工作室开展了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合唱课例研究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探索合唱教学新样态

课例精研:多声部思维下的教材二度创作实践

工作室四位学员立足新课标理念,以多声部教学为切入点,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诠释新课标理念与多声部教学的有机融合

徐天赏老师《摇船调》中的闽南“对歌”为文化载体,方言吟诵、问答式旋律模进构建二声部框架,学生在“文化基因解码”中感知民歌调式特征,实现“文化理解”与“审美感知”的共生


如何破解低段合唱教学“零基础”难题?孙洁如老师聚焦歌曲《小雨沙沙》“sol-mi”音程脚手架以固定音型伴唱驱动一年级学生从唱名识记到多声协作,引领一年级学生实现音程认知的跃迁。

陈洁老师以合唱团指导师的教学功底,《柳树姑娘 春日情境串联单声部旋律与伴唱声部,通过单音延展音色叠加让学生在声部叠加中直观体验和声的叙事张力理解伴唱声部的和声支撑功能。

情境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听觉思维培养。赵妙倩老师创设山谷回声情境,运用强弱对比、音色叠加等手法展开回声游戏,引导学生在即兴创编中理解声部呼应关系,深化情感表达。


共思共研:从课堂观察走向教学策略生成

课后研讨环节,授课教师从目标设定”“素养渗透”“策略创新三方面与观摩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全体学员在工作室主持人陈怡老师的带领下围绕多声部教学的有效路径展开热烈讨论。老师们从关注学生听觉思维的梯度培养;探索生活化素材与多声部创作的有机融合等方面从四节课例中归纳“文化浸润、支架搭建、情境赋能、创编深化”四大多声部教学实施路径让核心素养落地更显张力。


合唱教学应成为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生长的沃土。工作室候将持续以课例研究为抓手,用多维策略撬动素养生长,在声部交织中探寻“素养共生”的密码。


文:杨温瑞

图:杨温瑞

审核:陈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