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美在于成长,教师之美在于课堂。教研需要合力,教研需要辐射和带动。为了实现“教育共富”,5月24日“苍南.龙湾小学数学“教研共富”研讨暨王小莲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在苍南县站前小学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杭州市萧山区教师发展学院正高级教师雷子东老师,温州市名师龙湾区小学教研员王小莲老师、苍南县教研员陈裕鑫老师以及苍南和龙湾骨干教师代表。
上午的活动包含2节研讨课、2个专题报告和一个专家点评,由谢晶晶老师主持。
第一节课是由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的王丽丽老师和一年(4)班的孩子们展示的《认识角》。王老师利用“描角”、“做角”、“画角”三个活动组织教学。三个学习活动步步递进,让学生从静态观察到动态感知;从单一视角到全面认识角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操作经验,学会了怎样比较角的大小,能区分现实中的角和数学中的角。整堂课的活动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课是苍南县站前小学的李小明老师和三年(6)班的孩子带来的《平行与垂直》。李老师的课开放而有序。她从“想象”引入,先让学生“任意画两条直线”,再让学生通过“我会分”这个活动,理解“相交”、“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最后通过“我会辨”这个活动,深入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整堂课处处体现了图形的运动与关联,让学生在运动和关联中发展空间感,落实核心素养。
紧接着,苍南县站前小学的陈张伟老师做了题为《用活动搭建桥梁, 助力空间观念的培养》的专题报告。她先从新旧课标的对比入手,明确了学习要求。然后她详细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并结合教材分析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她认为“角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离不开描、做、画、折、玩等活动,学生应该在动手操作中深化对角的认识。给听课老师带来新的思考。
第二位做专题报告的老师是来自矾山小学教育集团的罗平平老师。罗老师以“以运动促关联 ,发展空间观念”为主题,就《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罗老师从课程标准出发,明确了这个单元的核心素养和学段要求,归纳了图形认识教学策略。她以“感知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为目标对单元课程进行了整合,并阐述了对每一节课的设计,给听课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最后,杭州市萧山区教师发展学院正高级教师,雷子东老师就上面两节研讨课和两个专题报告做专业点评和指导。首先,雷老师肯定了王老师和李老师对课的设计。同时,他提出,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想办法把课变得更有趣;对容量大的课我们要学会适当做减法,让课堂更聚焦。然后,他对陈老师和罗老师的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两位老师身后的苍南小数教研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下午的活动包括一节研讨课、一个专题报告和三个专家讲座,由陈张伟老师主持。
第一节课由龙湾区第一小学的王智慧老师执教《藏在身上的尺子》。王老师从“找一找身上的尺子”引入,通过“量一量身上的尺子”和“用身上的尺子量一量”这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身体上的尺子,并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测。在这节课中,王老师结合“表现性评价”,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会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评价,进而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紧接着由龙湾区海滨第二小学的张施佳老师作《聚焦“表现性”评价,赋能教学元气值》的报告。她就“教-学-评系统中的表现性评价”做了以下三方面的阐述:1.何为“表现性评价”;2.为何做“表现性评价”;3.如何做表现性评价。然后,张老师以《藏在身上的尺子》为例,具体阐述了“表现性评价”的产生、设计、实施过程,并介绍了“表现性评价活动手册”的形成过程,为老师们打开了新的视野。
第三个流程是正高级教师雷子东老师的专家讲座《小学生“数感”评价习题设计与教学跟进》。雷老师从AI话题引入,提示老师们要与时俱进,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紧接着他以数感为例,向老师们介绍了《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中,数轴的应用对于发展学生数感的积极影响。最后,雷老师对教研方法做了阐述,为老师们后续做教育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四个流程是工作室主持人王小莲老师做活动总结。王老师首先对雷老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对学员的表现予以充分的肯定。接着王老师表达了对学员的殷切希望,并对后续的活动做了详细的安排。
最后,苍南县小学数学教研员陈裕鑫老师对本次活动做总结。首先,他对雷老师和王老师长期以来对苍南教育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紧接着他指出,苍南小学数学教研团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团队。最后陈老师敦促学员们用心钻研,用心育人,为苍南教育添砖加瓦。